钟表修理箱

2020-05-14

讲述人:郭倩倩


在秋收起义纪念馆展厅里,陈列着这么一个钟表修理箱,箱内被分成若干格,分别装着铁钳、铁钉、铁棒、小木棍、毛刷等修理工具,箱盖上落款有“郑子卿”字样。这个东西到底与秋收起义历史有什么关系?它背后又有着什么鲜为人知的故事呢?

钟表修理箱.jpg

1927年9月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浏阳五十四乡的钟表修理匠郑子卿(又名邓洪),在乡农民自卫队队长周先训劝说下,加入了革命的浪潮。9月上旬的一天晚上,周先训对曾经担任过乡农民协会委员长的郑子卿说到:“现在,我们是以工农革命委员会的名义在搞工作,你要愿意搞的话,那么还要经过一次参加工农会的手续。”革命热情极高的郑子卿立马答应了,当晚就进行了宣誓。第二天,周先训按照上级指示,结合郑子卿修理钟表、便于跑动的特点,安排邓郑子卿做秘密交通工作,主要负责浏阳、醴陵、湘潭、善化四县境内秋收起义部队间的情报传递。为了不暴露自己交通员的身份,郑子卿在钟表修理箱的抽斗下面加了块底板,底板下预留了一个空隙,秘密文件就藏在空隙里面。即使半路遇到敌人盘查,把抽斗取下来,也发现不了里面的暗格。就这样,郑子卿在起义中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的艰巨任务。

后来,郑子卿改名邓洪,历任省苏维埃政府主席,湘鄂赣特别委员会委员、常务委员等职务,以中直、军直代表团成员身份出席了中共七大。解放后,官至江西省副省长,是第四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共产党第七次、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69年因病逝世。

秋收起义时期,除用钟表箱传递信件外,根据走访资料记载,还曾利用淀粉遇碘变蓝原理,把要传递的文件,先用毛笔蘸“五贝子水”(一种含碘的无色涂料)书写在草纸上,夹在卖纸人担子中,待其送到目的地后,将红薯粉混水涂显出文件字样,进而完成整个情报传递过程。

这期的故事就讲述到这里,感谢各位的收听。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