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子将军——王震

2020-06-05

微信图片_20200605094408.jpg


    点击收听   

胡子将军——王震来自文家市会师纪念馆





胡子将军——王震


“讲秋收故事,觅党员初心”,我是本期讲述人刘正初,今天要跟大家讲述的故事叫做《胡子将军——王震》。

1908年,王震同志出生在北盛镇马战村的一户佃农家庭。王震从小就跟着父亲在泥土里摸爬滚打,学会了放牛养猪犁田插秧,在北盛度过了他的少儿时代。14岁的时候,他背井离乡,独自闯进长沙,从此走上革命道路。“生在井冈山,长在南泥湾,转战数万里,屯垦在天山。”这首诗是王震将军戎马一生、建功立业的真实写照。”

1941年春寒料峭的日子,王震率领三五九旅进驻南泥湾,守卫陕甘宁边区的“南大门”。在“一把镐头一把枪,生产自给保卫党中央”的口号激励下,三五九旅在这里垦荒屯田。农家子弟出身的王震,再一次拿起了锄头,带领全体将士战斗在开荒第一线,双手“由于劳动而生满了老茧”。经过两年多努力,开荒耕地30余万亩,把“处处是荒山”的南泥湾建成了“陕北的好江南”,树立起“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光辉旗帜。

微信图片_20200605105018.jpg

(王震 1908—1993)

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王震将军主动请缨,开进新疆。他毅然提出:“全体军人一律参加生产劳动,不得有任何人站在生产劳动之外。”驻疆广大指战员在天山南北按师团布点,就地驻防,就地屯垦,一手拿镐,一手拿枪,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正是王震将军的以身作则身先士卒,鼓舞了全体将士的昂扬斗志,天山南北披上了绿装。如今,“三下准噶尔”“四进塔里木”“八千湘女上天山”的故事,仍被新疆各族人民群众津津乐道。王震将军逝世之后,骨灰撒在了天山南北,撒在了他无比热爱的新疆大地,与他奠基的屯垦戍边事业永远凝结在了一起。

1953年春天,王震将军调到北京。在干了四年铁道兵司令员之后,他又担任了农垦部的第一任部长,带领着农垦将士进军北大荒、海南岛和西部边陲,发展生产,建设边疆,保卫边疆,创立并发展新中国的农垦事业。他亲自点火烧荒,兴修水利;他亲自抬筐运土,发展橡胶;他亲自蹲点搞试验田,种植橡胶……他说:“我这个人的革命生涯,就是从南泥湾开荒,到全国农垦,还是开荒。”

王震将军对养育他成长的老家浏阳,充满了深厚的感情,新中国成立之后先后8次回到家乡。他把自己的积蓄拿出来,请专家为农民上课,给学校送图书,在杨梅岭栽桑树种板栗,为缫丝厂写厂名,请乡亲们吃萝卜炖白菜……在一些人的印象中,“农民”总是与愚昧和落后联系在一起。但是,在王震这位从北盛农村走出来的农民将军身上,我们看到的是农民的淳朴和宽厚、智慧和勤劳,看到的是一位农民将军的开拓创新和人文情怀。

这期的故事就讲述到这里,感谢各位的收听。


简介

                                 

     2015年6月,我在南泥湾的纪念馆,我们惊喜地发现当时三五九旅的将领名单当中,有多位浏阳人。将星闪烁,给了浏阳无限的荣光。浏阳的光荣历史,浏阳的历代先贤,是我们文艺创作的丰富源泉!

(讲述人:刘正初,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长沙市民协副主席,浏阳市民协主席、市档案和地方志学会副会长。出版有散文集《守望浏阳河》等多部专著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