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仁学校的三次变迁

2020-06-05

微信图片_20200605094408.jpg

本故事大约需要4分钟


点击收听




里仁学校的三次变迁


“讲秋收故事,觅党员初心”我是本期讲述人孙晓,今天要跟大家讲述的故事叫做《里仁学校的三次变迁》。

在湖南省浏阳市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旧址内有一所特殊的学校,它是传播先进文化思想的主阵地,是毛泽东1917年进行社会调查、1927年率领秋收起义部队会师、1930年取得文家市大捷的重要历史见证场所。这所学校便是里仁学校。

里仁学校原名文华书院,始建于1841年,是浏阳八大书院之一,1912年书院正式更名为“里仁学校”,更名的初衷主要是取其“里”字和“仁”字的含义,“里”字有“故乡”“家乡”的意思,“仁”字有“仁爱、节操”的意思,取“里仁”校名是希望家乡的百姓都能在这所学校受到良好教育,成为仁人志士。里仁学校从创办之日起,就十分注重对学生进行民主、爱国的思想教育。张国焘、罗章龙等在此任过教;胡耀邦、杨勇都是从这所学校毕业的。1925年冬,文家市首个中共支部就建立在此,校长陈世乔担任支部书记。1927年9月19日,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会师文家市,在学校后栋教室召开前敌委员会会议,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道路,从此揭开了中国革命的光辉一页,文家市也因此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

微信图片_20200605105651.jpg

(第一代里仁学校)

上个世纪60年代,因会师旧址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里仁学校便搬至紧邻学校东后侧的山桐窝,这就是第二代里仁学校。这个时期的里仁学校见证着文家市从一个穷乡僻壤,发展成为全国老区首个财税过亿元的乡镇。

微信图片_20200605105720.jpg

(第二代里仁学校)

2013年,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纪念馆因占地不足、布展陈旧,建设高规格、高标准的新陈列馆成为现实需要。而老里仁学校学生剧增、学校破败,有限的地域条件制约了学校的继续发展,故决定将里仁学校进行整体搬迁至集镇北面的南川河边,在学校原址建起新的秋收起义纪念园。2014年现代化的里仁学校正式落成,2017年9月,秋收起义纪念园也建成并投入使用。

微信图片_20200605105724.jpg

(第三代里仁学校)

三代里仁学校从9亩到20亩再到62亩,让我们见证了文家市镇教育的大发展,也见证了老区人民传承革命精神、发展红色旅游的光辉历程。

这期的故事就讲述到这里,感谢各位的收听。


简介

  

   里仁学校是我的母校,我人生中最欢乐无邪的童年在这里度过,它是我这一路求学生涯的起点。很荣幸有机会能在小学毕业六年后来讲述这一所于我而言意义非凡的学校。里仁为美是几千年前论语所言,在这么长的岁月面前,这么深的底蕴面前,十八岁的我实在还太过渺小。可能我的讲诉只能轻描淡写地描绘出里仁学校的一小面,但我希望,一代又一代从里仁学校走出的孩子们都能记得这一片土地,这份土地的厚重。带着这份厚重走向更远的地方,将里仁的精神铭记于心。

(讲述人:孙晓,文家市里仁学校毕业生,2018年被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录取


分享